近几年,国产C86成为信创芯片赛道最大热门,尤其在大规模替代中,以其广泛的兼容适配能力和性能、安全优势,受到主流信创用户青睐,市场占有率排在绝对前列。目前,业内已将C86视为非信创x86体系最佳替换选择。那么二者到底有何渊源?国产C86凭何成功取代x86?

从指令集技术层面来看,C86与x86属于一枝并蒂。

2015年,海光信息在国家意志推动下,获得国内唯一一份x86完整交叉授权,并以此为基础投入大规模研发资源,进行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消化。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取得突破,海光芯片性能加速迭代,产品功能日渐完善,成功实现了国产C86路线的持续演进。当下C86-3G与C86-4G全线产品,已分别入围安全可靠测评I、II级目录。

这也意味着,C86在继承x86主流路线优势的同时,走出了一条更符合本土特色需求的国产化之路,并且在兼容性、安全性和性能层面顺利登上巨人肩头并有所超越,获得绝对的自主可控能力。

兼容主流,国产化生态青出于蓝

在兼容性方面,x86拥有非常成熟的生态系统,支持市面上绝大部分软件应用,尤其是在桌面和服务器领域,占据了90%以上的市场。国产C86由于基于x86架构,在生态层面同出一源,因此也能很好地适配现有的Wintel(Windows + Intel)体系支撑的应用。

公开消息显示,海光CPU依托于C86生态优势,支持主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虚拟化平台或云计算平台,能够有效兼容目前存在的数百万款基于x86指令集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,在信创主流场景中可实现平滑替代。

这对于中国的信创用户来说非常关键,因为它可以减少迁移成本和时间,降低产品调优难度,并且大大增强后续系统运行的稳定性,提供性能无损的国产化落地方案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厂商端也把握住了这一生态优势。海光信息围绕C86技术底座,果断展开了本土化产业生态建设,打造出“芯片设计与制造—整机系统—软件生态—应用服务”的开放创新链和产业链,在技术攻关、方案优化、应用创新及市场开拓方面,再次迈出关键一步。

安全自主,国密技术下的多维防线

从安全角度来说,直接使用x86架构的产品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,但对于一些国家仍可能涉及到安全问题,因为核心技术不在本国掌控之中。C86作为芯片国产化的代表,积极响应本地安全要求和政策导向,对于增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独立性意义重大。

在C86国产化自研过程中,海光信息着重投入大量资源,比如在底层技术上扩充安全算法指令,并通过安全处理器以及国密技术,实现了内存加解密(SME)和虚拟机/容器加解密(CSV)/可信计算支持等,进而大幅提升了处理器的安全性。

目前,海光CPU是唯一同时支持国密SM2/SM3/SM4算法的芯片产品,并且在密码技术、可信计算、隐私计算等领域构筑了多维安全防线,部分安全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
此外,国产C86在漏洞防御方面,也已超过传统x86芯片安全水平。如熔断漏洞、幽灵漏洞等,海光芯片均已实现免疫和修复,深受国内信创用户信赖。

性能蝶变,掌握产品迭代主动权

作为唯一的复杂指令集(CISC),x86在高性能、高通用芯片领域独占鳌头。国产C86延续其架构特征,并基于持续的大规模研发投入快速迭代,成为国内高端通用芯片的佼佼者。

在桌面级处理器市场,海光C86-3G与国内同类产品进行过SPEC CPU 2006基准测试。数据显示,海光C86-3G各项指标综合排名第一,并且大幅领先于其它信创芯片,性能表现几近国际同类产品一线水平。

而在高端处理器产品中,根据多项基准测试与用户实际应用测试结果,海光C86处理器性能指标已经追平或领先主流的Intel处理器,甚至在很多应用性能表现上全面超越。此外,C86-4G处理器还进一步优化了功耗比,成功补上x86芯片的最后一块短板。

海光芯片性能领先的意义,显然不仅在于阶段性的赶超。更长远来看,C86芯片的发展成果验证了这条国产化路线的持续演进能力,真正在x86技术基础上掌握了产品迭代主动权。这也是替代甚至超越国外技术路线的最大前提。

伴随着信创工作的持续推进,国产化技术仍然在加力进阶,不断打破信创芯片的性能局限。相信C86路线的终极目标不止于取代x86,而是引领国内芯片真正跻身全球产业链顶端。

文档更新时间: 2025-05-08 05:43   作者:月影鹏鹏